岳阳医院骨伤科最早可追溯到创建于1952年的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的伤科,当时有著名伤科名医石莜山,石幼山应诊。1976年前,科内医生先后还有陆品兰,沈德骅,傅永昌,施忠传,朱雅芬,周成谷,施超,石凤霞,史鹏年,徐信强,许恩源,汪祺昌等。临床业务限于门诊,秉承石氏伤科的医疗体系,擅长内治外敷疗法。内治重于整体辩证,尤其是内伤劳损,运用祖传方药调治。外治薄敷夹板,纸筒夹板,用石氏三色敷药,中布膏,黑虎丹等。服务面向全市居民,主要对象是上海市文化科教高校界,有较大影响。
1976年1月岳阳医院成立。5月筹建医院第一个病区--骨伤科和手术室。病区床位拟定40张,郑效文院长兼任科主任,石幼山教授任顾问。医生有侯筱魁,马俊祥,刘岚庆,虞伟琪等。当时医生只有五名,医生护士和卫生员都缺编。受文革思潮的影响,医护工一条龙。病区工作是边筹建边收治病人,开展医疗工作。在筹建病区的同时筹建手术室,病区和手术室在同一栋别墅洋房内。手术室在底楼,一大一小两间。无菌条件也较差,冬冷夏热。在如此的情况下,逐渐开展了四肢和脊柱手术。病人来源主要是伤科门诊的外伤性病人和推拿门诊的腰腿痛病人。除开展小夹板,石氏伤科的保守治疗外,对一些复杂的骨折病人、骨肿瘤、骨结核等病人,也开展一些手术治疗。当时病区患者大部分是腰腿病病人。结合这一现状,在郑效文院长的支持下,推拿科派出医师到伤骨科病房工作和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学习。在骨伤科病区内,划出15张床位作为推拿治疗组,开展对腰腿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并为上海软组织疼痛协作会副组长单位。以后,随着科室的发展,人员也逐步增加。先后进伤骨科的人员有江伟达,石关桐,刘林勇,王毓兴,冯雪源,王绪辉,褚立希,汤正蓉,周恩元,赵敏辉,乐音如,谢其华,张金泰,吴展,束粱,汤伟忠等。八十年代后期,科室人员进出调离频繁,对科室中西医学术发展带来了一些影响。
1995年,医院搬迁至大柏树地区后,病房扩大至45张床位。诊疗的疾病谱也扩大了,门急症病人量也逐年增长。科室全体医师团结协作,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1996年曾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荣誉。2009年病房扩至56张床位。骨伤科已能够处置各种严重的创伤,如车祸、高处坠下损伤、器械创伤等所致的复杂复合创伤病人。科室不仅继续发扬原有的腰腿痛疾病治疗特色,还扩大了伤骨疾病诊治手段,坚持石氏伤科治伤理念,坚持中西医结合方向,开展各种脊柱和骨关节创伤,关节镜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骨病矫治和骨肿瘤以及骨骼的炎症,结核等方面的诊断和治疗。2009年,为发扬中医特色,提高治疗疗效,建立了脊柱病单元模式。骨伤科、推拿科,康复科合作建立脊柱单元床位45张。2010年10月,脊柱病科独立建制,骨伤科床位缩编为36张。2010年科室门急诊病人达到75800多人次,手术达570多人次。
科室现有医师14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硕士生导师4人。研究生学历以上者占医师总数50%。在医院总体发展规划引导下,实施进一步的创新发展计划。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8月3日
星期日
8月4日
星期一
8月5日
星期二
8月6日
星期三
8月7日
星期四
8月1日
星期五
8月2日
星期六
8月5日
星期二
8月6日
星期三
8月7日
星期四
8月3日
星期日
8月4日
星期一
8月5日
星期二
8月6日
星期三
8月7日
星期四
8月1日
星期五
8月2日
星期六
8月3日
星期日
8月4日
星期一